中华民族爱玉和用玉的传统始自兴隆洼文化时期,距今已有8000余年的历史,内蒙古敖汉兴隆洼遗址出土的玉玦、匕形器等,多用岫岩透闪石河磨玉雕琢而成,是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玉器,将我国雕琢、使用玉器的历史推进到距今8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奠定了中国八千年玉文化发展史的深厚根基。红山文化时期,传承了兴隆洼文化雕琢和使用玉器的传统,玉器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多,玉雕工艺技术取得飞跃性进步,玉器的使用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出现了用岫岩透闪石河磨玉雕琢而成的玉龙、玉人、玉凤、玉龟、勾云形玉器、玉猪龙、斜口筒形玉器、玉璧、玉镯等典型器类。是中国史前雕琢和使用玉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并对夏商周及后世用玉制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河南殷墟妇好墓、三门峡虢国墓地、湖北叶家山曾国墓地及陕西梁带村芮国墓地中均出土有典型的红山文化风格玉器。岫岩玉料烘托着红山诸文化的神秘内涵,以“中华第一龙”为代表的红山文化岫岩玉器,更是将我国的治玉工艺、美学情趣和玉礼制度推向了极致。距今5300到5000年左右,红山文明正式形成,红山文化玉器的成就亦可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见证了中华文明形成和连续发展的光辉历程,是延续文明血脉的核心物质载体。在当前空前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加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岫岩玉拥有八千年雕琢和使用历史,是我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石,是中华玉文化的开路先锋,堪称“中华第一玉”。
鞍山玉佛苑力求做到玉文化和佛教文化、儒教文化、隐士文化、孝子文化、园林文化等诸文化的和谐统一,建成以佛寺、亭、台和风格各异的南、北古建筑为一体的特色寺院 。大雄宝殿内供奉着由岫玉整体雕琢而成的重达260.76吨的世界第一玉佛,堪称世界一大奇观。选用特级岫岩花玉材料,经我国特级工艺大师雕刻而成。鞍山玉佛苑是玉文化和佛文化完美结合的典型例子,玉石与佛教相互影响,相互启发,佛教文化与玉文化相亲相融,给人以艺术和美的享受,对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玉文化和佛教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