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岫玉

从兴隆洼到三星堆·金沙——岫岩玉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21年5月16日,由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从兴隆洼到三星堆·金沙——岫岩玉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数十位考古界权威专家、玉文化研究学者及嘉宾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岫岩玉与三星堆文化。

今年3月,时隔三十余年后,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引起轰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三星堆遗址发掘现场进行了持续4天的直播,直播中5号祭祀坑出土一件椭圆形玉器,经现场初步检测可能为岫岩玉,得到鞍山市和岫岩方面的高度重视。实际上,这不是岫岩玉第一次出现在三星堆遗址。在此前的金沙遗址发掘中,在其宗教祭祀区内就曾出土过十节玉琮,通高22.2厘米,上宽6.9厘米、下宽6.3厘米,孔径5.1~5.6厘米,重1358克。专家认为,此玉琮系用岫岩黄绿色透闪石河磨玉制成,带有明显的红色石皮,体量很大,工艺精湛,应是良渚文化遗玉,但用岫岩河磨玉制成,充分显示了岫岩玉在良渚文化和古蜀文明中的强大影响力与生命力。

今年5月上旬,相关专家学者专程赶赴三星堆遗址发掘现场和三星堆遗址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进行参观调研,重点对十节玉琮进行了观察,并与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金沙遗址博物馆方面进行了交流, 得出以下两点重要认识:一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长梯形玉锛,长轴一侧琢打磨平,另一侧对向片切割而成。此项玉雕工艺由兴隆洼文化首创,被后世传承,并对三星堆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二是金沙遗址出土的十节玉琮,应为良渚文化遗物,整体呈黄绿色,带有红色石皮,玉料为岫岩透闪石河磨玉,被金沙人当做礼地的圣物使用,岫岩玉文化在史前至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众多玉石品类中,岫岩玉质地温润,可塑性强,自古以来便深受喜爱,与新疆和田玉、陕西蓝田玉、河南独山玉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玉”。在2000年中国宝玉石协会举办的国石评选活动中获得第一候选石的殊荣。2006年,被国土资源部中国矿业联合会正式命名为“中国玉都”称号。201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古代玉器暨玉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岫岩玉与中国玉文化学术研讨会”对岫岩玉与中国玉文化进行深入探讨,确立岫岩透闪石玉石中国8000年玉文化发展史上第一块奠基石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为中华玉文化的纵深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连绵数千年未曾中断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物质载体。